从服务员到副厅级:贪腐与出身无关,权力失控才是祸根
柴高潮从临汾宾馆服务员一路升至副厅级官员,最终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。这一案例撕开一个真相:贪腐从来不是“出身决定论”,而是权力失去监管后的必然溃败。
出身草根廉洁“护身符”
通报显示,柴高潮早年做过服务员、通讯员,能在宣传部、讲师团做到骨干,绝非能力不足。但从洪洞县纪委书记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他的权力边界逐渐模糊:在职务调整中收受贿赂、为企业谋利索取巨额财物,甚至违规安排亲属工作。“能爬上去的未必是草包,但失去约束的权力一定会变质。”反腐专家指出。
这种“能力与贪腐并存”的现象并非个例。近年落马的官员中,既有农家子弟出身的厅官,也有基层摸爬滚打的“实干型”干部。他们的堕落轨迹印证一个规律:权力越大,越需要制度笼子,否则出身再普通,也会在诱惑面前失守。
监管缺位让“逆袭”变“堕落”
柴高潮案中,最触目惊心的不是其出身反差,而是权力运行的“脱轨”:
人事调整成“生意”:为他人调动工作、晋升职务收受财物,把组织原则当交易筹码;
企业经营成“摇钱树”: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谋利,非法收受巨额财物,将公权力异化为私权工具;
个人事项成“糊涂账”:十八大后仍不收敛,收受礼品礼金成常态,暴露监督机制的滞后。
“从服务员到副厅级,他的逆袭本是励志故事,却因监管空白沦为贪腐教材。”纪委监委通报中的“性质严重,影响恶劣”八字,道破权力失控对个人与社会的双重伤害。
比出身更重要的是:把权力关进笼子
当前,多地正推进“权力清单”制度,对关键岗位、重点领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。正如反腐学者所言:“防止权力滥用,不能靠官员‘自觉’,而要靠制度‘强制’——这才是杜绝‘柴高潮们’的根本之道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