楽特烏
临汾西站“小家子气”?地级市高铁枢纽的扩容之困
“临汾西站设计还没襄汾西站大气,一个地级市的高铁站竟不如县城站?”近日,这一争议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数据显示,临汾西站建筑面积11380平方米,站台规模2台5线,而襄汾西站虽为中间站,站房面积达2298平方米,但站台规模为2台4线,最高聚集人数仅300人。表面看,临汾西站规模更大,但实际使用中,其设计局限性暴露无遗。
临汾西站日均客流量超1.2万人次,高峰时段站内拥挤不堪,甚至因站台容量有限,导致部分高铁车次被迫停靠洪洞、襄汾等周边站点。反观襄汾西站,虽规模较小,但定位为区域分流站,客流压力相对分散。更关键的是,临汾西站受限于早期规划,北向南主线紧邻站房,无预留扩建空间,若想扩容,需拆除现有站房,代价高昂。
地级市高铁站“小家子气”的背后,是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的错位。临汾作为近400万人口的地级市,高铁运力已成区域融合瓶颈。随着雄忻高铁建设推进,京昆线提速350公里/小时的机遇期临近,若不及时扩容,临汾西站恐将错失发展窗口。
高铁站是城市的“脸面”,更是经济发展的“动脉”。临汾需打破“修得快、堵得快”的循环,以长远眼光规划交通枢纽,方能让地级市的高铁站真正“大气”起来。
